资讯中心NEWS
抽水马桶极简史古代的厕所什么样?买球官方网站
根据世界厕所组织(真的有这个组织)的统计,按照上厕所一次5分钟的时间来算,一个人每年待在厕所的时间是8天左右,赶上一个长假了。
这个生活习惯看似简单,但你知道吗,你这一坐下去,可就是几千年的历史。
我们每天都会使用的抽水马桶来自西方,曾被英国《焦点》杂志评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。
早在4000多年的印度河流域,就有带有冲水设施的马桶的雏形。但没有被沿用下来。
在中世纪(5 世纪后期—15 世纪中期)的欧洲,人们会在树丛街角方便买球官方网站,甚至把排泄物直接倒在街上。
16 世纪初,英国的约翰·哈林顿觉得夜壶味道太重,就发明了一种“冲水式夜壶”,还推荐给了伊丽莎白女王。
但由于这个冲水声很大,让宫廷里很多人都知道女王刚刚上完厕所,而且臭味会随着排水管飘进室内,于是被禁用了,哈林顿也被禁止踏入宫廷。
1775年,英国钟表师卡明斯在抽水马桶上设计了S形管道、弹簧挡板来阻隔味道,但也失败了。
1778年,伦敦工匠布拉默在卡明斯的基础上继续改造,有了能控制储水器的阀门可以有效冲走排泄物并抑制臭味儿,为了卫生还加了盖子,现代的抽水马桶终于设计完成了。
但早期马桶的原材料并不是我们现在用的陶瓷。木头容易滋生细菌,石头和铅又特别笨重,直到中国的瓷器大量出口到欧洲,欧洲人逐渐掌握了制造陶瓷的工艺后,陶瓷就成为制作马桶的原料了。
根据文献资料的推测,远古先民的厕所很简单:一个坑。上面有一块长方形洞口的盖板,可以蹲在上面方便。
战国时期,老百姓发现猪和人的排泄物在猪圈里混合发酵后,能成为很好的肥料,所以为了方便清理、储存、发酵粪尿和施肥,人们就把厕所和猪圈组合在一起,叫作“溷(hùn)”。
汉代时,会把厕所架高,方便排泄物落入猪圈。既可以减少污染源,清理起来也比较方便。
除了“猪圈厕所”,汉代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冲水式坐便器。是在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最大的石室陵墓——梁孝王王后墓中,出土了一套完整的石制坐便器。
明清时皇家的厕所,是在宫殿中开辟一间“净室”,里面不放便盆,方便时传唤宫女或者太监送进来。
清代时的皇家便盆有的类似木头抽屉,上面有一个掏了洞的盖子;也有的是锡制的椭圆形便盆,装有一层可以抽拉的锡板,上面再加一个木盖。使用便盆时为了更加舒服,还会加个凳子。
现在我们说去上厕所,会说“去方便一下”,或者说“去一下洗手间”,都比较直接。
在电视剧《长安十二时辰》的一集里,上元之夜,皇帝唐玄宗让太子先割一块儿肉分给右相林九郎,可是林九郎却迟迟不接,林九郎跟皇帝解释说自己想要“登东”。就是要上厕所。
唐代以后,厕所的通俗说法叫作“圊(qīng)”。中间一“青”, 假借于“清”。四面围合,就像四面都关着门的房屋或者建筑。
“圊”多建在院子的东角,所以厕所又被称为“东圊”,因此,上厕所又称“登东”。
元代的科举考试非常严格,考场里设置了“出恭”“入敬”2块牌子,考生上厕所时要先向考官申请领取“出恭”牌,才可到指定地点自行方便。
“出恭”“入敬”牌也是在提醒考生要遵守纪律,轻去轻回,表示对科举考试的尊敬。后来,“出恭入敬”便被视为入厕的一种说法,为了口头上表达方便,“出恭入敬”又简化为“出恭”。
在古代的西方,人们会说“去摘一朵玫瑰花”“办点儿公事”和“运动一下肠子”等有趣、委婉的说法。
古代虽然有造纸术,但从汉代到清代,无论是粗糙的土纸、草纸还是轻柔的棉纸,都只有上层人士才用得起。普通老百姓用啥呢?
他们用的可能有点超乎我们的想象。可以说只要是能用的,都能被当做“厕纸”。
土坷垃就是土块,夯(hāng)筑的土墙废弃后,人们会在上面抠取土坷垃,摆放在厕所旁,用完继续摆放在那里,干了之后还会继续使用。用土坷垃的主要是干旱少雨的地方。
陶片是人们烧制成的陶器破碎后,发现可以当“厕纸”用。在古希腊的厕所遗址里,考古学家就发现了这样的陶片。古希腊的贵族们会让家里的奴隶为自己量身定做专属的陶片,以适合自己的形状和尺寸。
美洲人会把玉米皮用作“厕纸”。生活在热带的波利尼西亚人,会用敲碎的椰子壳来解决便后清洁问题。
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,有时选择用海豹皮;欧洲的皇室则选择用带毛的鹅脖子;北欧的维京人有时会杀掉一只羊羔,大家轮流用羊羔皮擦。
古代中国的贵族或者富贵人家,还会用珍贵的丝织品来擦,非常奢侈!同样奢
我们天天都会使用的马桶,不仅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,更为公共卫生做出了贡献。